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见闻 - 正文社会见闻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传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2024-04-23 17:29:28 【社会见闻】 5人已围观

摘要        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来一起了解下吧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传说一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传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来一起了解下吧

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传说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腊八粥的由来有这些说法。一是佛教释迦牟尼成佛的那一天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修行所受的苦难,就用一些谷米,果实做成杂拌粥,就有了腊八粥之说,后来佛教传到中土,逐渐形成了寺庙布施腊八粥。有着布施功德和对人们身体健康祝福的意义。二是古时候人们赤豆打鬼的风俗,是上古时候颛顼氏吓唬小孩子,人们只能用红豆去打,后来开始煮粥,有了腊八粥之说。有着驱除疫病迎接祥和,儿童身体健康的意义。三是来自朱元璋做皇帝之前,因为是寒冬腊月,朱元璋冷饿交加只好扒老鼠洞,从洞中找出了红枣,豆子,大米等熬煮成粥,才保住性命,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不忘本就有了腊八粥的由来。有着吃苦不忘本,祈愿温饱生活的意义。四是岳飞率领军队在朱仙镇抵抗金国时,寒冬腊月岳家军军粮不济,附近的老百姓陆续送去谷米等物,煮成了千家粥,士兵们吃过粥后也取得大胜,后世为了纪念岳飞有了腊八粥的习俗,有着纪念岳飞精忠报国的意义。

腊八粥习俗的外来传入

腊八粥习俗外来之说在古书较为权威的《辞海》中有记载有外地传入,腊八节是佛教节日,佛家传到中土后,我国汉族地区的一些佛教寺庙在进入腊月后,会熬粥布施功德,后来普通百姓也为了祈福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也是腊八粥通过他国传来,以佛家形势传播形成的我国腊八粥的由来。

我国本土的腊八粥习俗由来

我国本土的腊八粥习俗传说是三皇五帝后人颛顼氏一族因为死后怨气太重,化作鬼怪,在腊月前后专门吓唬小孩子。由于古时候的人们为了小孩子的安全,用红豆来起到帮助作用。后来人们就有了赤豆打鬼的习俗,古时候粮食稀少,人们为了不浪费红豆,也就把打鬼后的红豆加上杂粮煮粥喝,渐渐有了腊八粥的民间习俗。还有后来在宋朝老百姓为了纪念精忠报国的岳飞,也保留了因为寒冬腊月军粮不济时,周围百姓送去的各种杂粮煮粥后,士兵们得以打赢胜仗保卫百姓生活这样的纪念性腊八粥习俗。

意义很大

不管哪个传说由来的腊八粥,大都是有着好的一方面的意义。有的是布施功德,祈福生活的,有的是保护孩童健康成长的,有的是为了纪念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的等等。一直到现在腊八粥的意义也是人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的一种美好寓意的表现,腊八粥的意义很大。

腊八的由来和传说

腊八的由来和传说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相传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的苦行中,释迦牟尼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为了不忘记释迦牟尼所受的苦难,于是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吃粥以纪念他。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的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来历及故事

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中称“法宝节”。

现在吃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种辅料,如枣、栗子、花生等。民间常见的是以八种配料煮粥,与腊八的“八”相应,寓意吉利。然而,许多地方的腊八粥配料并不局限于八种。

腊八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安神、养血等效用。然而。民间对腊八粥更是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丰收、祈子。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黄冈、新洲,人们认为此日为翻痢菩萨生日,吃腊八粥可免生癫痢。

四是驱寒。腊八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在山西和顺。腊八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叫八宝粥。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大约在九百年前,宋朝时代,腊八粥开始传人中国。根据文字记载,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忠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约五百年前,明朝年间,腊八粥已成为一种圣餐,以至于节日期间皇帝们把它赠给他们的官员。由于腊八粥受到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青睐,也就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到现在一直作为传统食品受到尊崇。

现在,我们习惯上称腊八粥为八宝粥,指的是做这种粥需用许多种有营养的配料。这里介绍一下制作八宝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干枣、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干果一起煮,然后再加红糖。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也可以加上红豆,菜豆,松子仁,莲子,或者另外一些有营养或美味可口的东西。

这样,你会发现粥的配料已远远超过八种。实际上,八宝粥用的配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这里“八”简直就是指“许多”。怪不得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八宝粥被认为是一种保健食品,它特别有益于人的脾、胃和血液。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现在八宝粥食谱已成为家常便饭。实际上,这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们不只是在腊月初八食用,在中国市场上人们到处都可以买到它,并可一年到头尽情享用。

民间腊八节似为古腊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这天,多以腊八粥为食,俗语称“腊八不吃腊八粥,媳妇撵着丈夫哭”。腊八粥用小米、大米、红薯、红枣、红豆、绿豆等熬制而成,富裕人家则以糯米、果脯、莲籽、百合、银耳、玫瑰、青红丝、红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腊八粥早在宋朝就盛行,腊八粥的来历起源在河南民间有多种说法:僵师人多称腊八粥是佛祖“悉达多的救命粮”,说悉达多修行时,因吃了一个善良姑娘的炒面糊糊而未被饿死,修成正果,创立佛教。唐玄奖取经时打听此事发生在中国农历的腊月初八,故将其炒面糊称作“腊八粥”。

关于吃腊八粥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虽然年过六十。还是天天鸡叫起床,扫地攒粪;天明下地,精心耕耘,八亩坟园地年年五谷丰登。粮食囤年年装得冒尖儿。院里呢?树木成林,瓜棚遮天,菜豆鲜果,四季不断。一家人吃喝以外,还能换回不少银两,日子越过越好。衬里人问他,“你家种有摇钱树,日子过得恁舒坦?”老头笑笑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

老太婆呢?也是个勤俭的治家人。一天三顿饭,精打细算,闲月吃稀,忙月吃稠。邻居们说:“您家囤尖缸流的,恁抠索干啥?,老太婆说:“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丰年想歉季,饱时想饿时。老太婆不仅吃得俭省,穿得也节约。做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一身粗布棉衣能干干净净穿十几年。年年丰衣足食,常常拿出余钱剩米,周济左右邻舍。又有人问:“您家业不大,咋会过得恁滋润,是不是藏个聚宝盆?”老太婆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

老两口勤俭持家,人人称赞,可惜没养成个好儿子。那娃几十七八岁了,整天饱吃闷睡:怕干活。街坊送绰号叫“瞌睡虫”,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有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知道自己老了,就对娃儿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靠天靠地靠爹娘。都不如自己争气保险哪!你往后甭光睡啦!也得学会种庄稼过日子啊!”瞌睡虫哼哼两声,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扔,照样睡他的懒瞌睡。

不久,老两口又给儿子成了家。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日头未落就睡,日出三竿才起,不拿针线,不进灶房,踢倒了油瓶也不扶,整天扔馍块、泼剩饭。人送外号叫“没底锅”。

有一天,老太婆梳着满头白发,自叹土已围着脖子了。就把心里话说给儿媳妇:“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过日子可得会精打细算啊!”儿媳妇只当耳旁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同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把小俩口叫到跟前。嘱托再三:“要想日子常常富,鸡叫三遍离床铺。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男应勤耕耘,女应多织布……”说罢,老俩口咽了气儿。小俩口看看囤有粮食缸有米,男人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再看看满床被褥满箱衣,女人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月西偏。”他俩一唱一和,·谁也没把二老的教诲记心上。

转眼又是一年,八亩坟园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一天少一天,衣服鞋袜,一天烂一天。树叶一青一黄,燕子飞来飞去。一年一年过去了,地里颗粒没收,家里吃空捋尽。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大雪封门,北风呼啸。小俩口偎在一起“筛糠”,肚里没饭,身上衣单。这时,他们想起了二老说的话,可是已经晚了。他俩东抓西挠,缸底、囤缝、老鼠洞,找了点儿陈谷子烂豆和菜叶,放进锅去煮。没柴烧,把仅有的一把铺草也填进了灶膛里。小俩口一人盛了一碗粥,端起来刚吃了几口,一阵大风刮来,把破房子刮倒了。等邻居冒雪赶来,扒开房子一看,两人已经冻死了,每人身边放着一个盛着粥的破碗。

从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日,人们就熬一锅粥,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讲瞌睡虫和没底锅饿死的故小。这顿饭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的风俗

古有谚语:“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腊八节被视为春节习俗的开始,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也不少。

习俗一,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们会将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葡萄、红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发,在第二条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古人由于生活条件所限,食物较为匮乏,能喝上腊八粥,在当时是一件很开心很期待的事情。

习俗二,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大家在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而腊八蒜的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同时,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习俗三,腊八面。陕西关中地区流行吃腊八面,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豆类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即制作完成腊八面。

习俗四,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习俗五,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应当被人们铭记,人们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腊八节活动。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辈的中国人,应当铭记腊八节,铭记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与智慧,保护好这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典故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农历十二月初 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典故三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妻,一生勤劳,日子过得很红火,可就是没有儿女。老伴五十岁那年,腊月初八这天生了个白胖儿子,老两口给儿子取名叫腊八。老两口对儿子从小娇惯,要啥给啥,说干啥就干啥,他说要往锅里洒尿,他父亲就说:洒吧,少洒些。他用划道的方法记录数,母亲怕他累,就给他一把扫帚,一下可划好多道道。这样腊八从小就养成了任性、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腊八成人以后,父母给他娶了媳妇,满想着媳妇会劝他改掉恶习,谁知媳妇和他一样,也是好吃懒做。老两口没办法,只好让他们俩人自立锅灶生活,想让他们知道东西来之不易,没想到过了一年,他们连锅也揭不开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人家都购买年货哩,可他俩却要米没米,要面没面,扫扫瓦缸底,掸掸瓦罐,凑了几样杂 粮熬了点稀粥喝了以后就睡了,但仍然觉得又冷又饿,第二天,人们才发现他们二人冻死了。从那以后“腊八,腊八,冻死一家”的民谣就传开了。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让全家汲取腊八一家的教训,勤俭持家,劳动致富。

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

来历: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有始于佛教一说。

寓意: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喝腊八粥是什么来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孩子来说,腊八节可是一个让人嘴馋的节日。因为腊八节这一天,我们有一个关于美食的传统,那就是喝腊八粥。那么你知道喝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吗?

腊八粥的来历一

腊八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这个节日原本是佛教的节日。

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了六年仍然一无所获,他坐在菩提树下打坐,却因为静思时间太长,最后饿晕过去了。幸好一个牧羊女从这里路过看到,于是就把杂粮和野果用清泉煮了一碗粥给他喝下。

释迦牟尼喝了粥力气慢慢恢复了,于是继续在菩提树下面打坐,七天后,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于是,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成为了佛祖。而腊月八日这天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所以这天又被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

后来,佛教传入了中国。为了纪念释迦牟尼,表达艰苦修行的决心,各地的佛寺就在腊月初八这天举行纪念活动,并且用谷物果实等熬成粥来供奉佛祖,并向人们施粥。后来,这些用谷物和果实熬成的粥就被人们称为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二

元末明初,据传说当年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尽苦痛,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无奈之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等很多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用水煮了煮熬成了一大碗“五谷粥”,恰好那天又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五谷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艰苦又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那一天定为“腊八节”,又把自己那天吃的“五谷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三

从前,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腊八节的习俗

1、腊八粥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腊八粥一定要用八种食材来熬制,其实,事实上腊八粥又叫做“七宝五味粥”。而我们国家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历史也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腊八粥的做法经过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做法。但是不管腊八粥是甜是咸,还是用五种、六种,或者是八种食材制作的,对于人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喝粥这种形式。在腊八节这天喝粥,已经成为很多人过腊八节的重要节目之一。腊八粥之于腊八节,就和月饼之于中秋节、粽子之于端午节一样,是这个节日的一个象征。

2、腊八蒜和腊八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在腊八节这一天都有泡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的做法十分的简单,就是把剥了皮的大蒜放在罐子里,然后泡上醋,最后密封上冷藏起来,等到蒜瓣变绿,腊八蒜就做好了。而泡制腊八蒜的醋因为加入了大蒜,所以和一般的米醋风味有了很大的区别,是人们大年初一吃饺子时的必备蘸料。

3、腊八面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比如陕西,由于并不盛产大米,所以陕西的一些地方除了喝腊八粥,还有吃腊八面的习俗。他们用一些果子、蔬菜做成臊子,然后擀好面条,在腊八节这天煮好面条,淋上臊子,就成了腊八面。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不管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在寒冷的腊八这一天煮一碗香喷喷、甜丝丝、热腾腾的腊八粥吃,总会有温暖从心底泛起,也就对来年的生活有了希望。

Tags: 腊月

桂ICP备2023009809号